学术活动
常亮|从法官到律师 做拥抱未来的创业者
发布时间:2021-10-07来源: 访问量:

转引自:民大创客会 2019-10-21


19C1B


个人简介

常亮,回族,1981年出生于安徽,长于江苏,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09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曾在北京法院系统工作12年,任职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交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后任互联网公司高级法律顾问、法务副总裁。现任北京嘉善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执行主任,兼任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影视娱乐法学会理事、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调解员。


一、民大回忆

:民大求学的岁月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每一位民大校友都有属于自己的民大记忆。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些您特别留念和记忆犹新的民大往事。

:我1998年参加高考的时候,民大法律系经济法专业在江苏省只招一个名额,我有幸成为了民大法律系的一员。我们是最后一届经济法专业,1999年全国高校法学教育调整后,原本法学本科的各种专业就都统一为“法学”了。


648B9


回忆民大,最难忘的是各位恩师,他们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前辈,更是我进入法学之门的引路人。我记得我们经济法授课老师是法律系主任黎燕教授,作为一名归国华侨,她对祖国与民族的热爱,对学生的热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还有推荐攻读在职硕士学位时,黎老师都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令我至今深深感恩。我也记得李玉子老师,作为民法老师她总是不厌其烦的回答我们的问题,我还从李老师那里借了本《罗马法史》,被我的室友借去一直到现在还没还给老师(笑)。2003年我顺利通过了第二次国家统一司法考试,那年的通过率只有7%,我的民事卷得分是最高的,这要感谢李老师为我们打牢的民法基础。


853D1


作为民大人,民大有很多令我记忆深刻的特别之处。一是民大的质朴。民大学风朴实,同学们学习踏实,待人以诚。到了工作岗位中,民大校友往往能得到为人实在、做事勤奋的评价。二是民大的多元。民大的校训是“美美与共,知行合一”,民大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最高学府,校园里各民族文化和谐交融,让我们能够以多元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身边的世界。民大也是一所综合性多学科的高校,在北京高校里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当时民大的各种学术和社团活动非常丰富,为同学们全面发展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记忆犹新的是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建国50年民族方阵游行和千禧年跨世纪晚会。我自己还作为《大学生》杂志民大记者站长、《中央民族大学周报》通讯部长积极组织和参与了很多新闻宣传活动,这些经历在我求职乃至工作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民大的创新。民大一直鼓励民大学子创新创业,我记得在全国和首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民大同学每年都踊跃参加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大学时和几位同学的作品就获得过北京乃至全国的奖项。当时我还牵头创办了一份学术刊物,为了把刊物办好,我和同学们一起约稿件、拉赞助,院领导得知后在政策和资金上及时给予了充分支持。

饮水思源,民大的一切都深深影响着我,2010年我回到民大读博,师从当时法学院的副院长匡爱民教授,与母校再续前缘。读博三年,我与导师和更多的校友们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4C6BE


二、创业之路

:大学毕业之后,您在法院工作了12年。当初您为什么选择进法院呢?

:大学四年让我对法律、对法治形成了基本的认识,我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座右铭,希望去法院做法官,追求法律人的职业理想,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这12年里,我在法院的审判一线和综合管理部门都工作过,审理的案件入选《人民法院案例选》,撰写的学术论文多次在全国、北京市获奖,编写出版了10多部法律实务书籍,获得上级机关多次表彰和奖励,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我还有幸作为“80后”法官的一员,被《法制日报》专门报道。


E45D


我一直非常热爱法官这个职业,在法院工作的12年里,虽然与很多优秀的同事们相比,我所做得远远不够,但我相信自己认真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对法治建设,也算贡献了自己的一点点力量。


:那您后来又为什么选择离开法院呢?

:在民大时,老师们就说我是一个思维比较活跃的人。体制内的工作相对稳定,而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一句话,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好奇心促使我走出体制,拥抱未知,去探寻自己作为法律人的不同可能。


23EEE


:那您从法院出来之后,为什么没有选择直接创业呢?

:原因主要二:一是法律规定有限制。我国《法官法》《律师法》等对法官辞职做律师的从业限制很明确,限制时间为2年。因此,我离开法院后不可能马上就成立律师事务所开始创业。二是视野能力有不足。体制内外的工作环境和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创业对于我而言更是陌生的领域。我认为自己应该先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积累资源。所以我先后在360、网易法务部做了一段时间的法律顾问,后来又担任了一家法律科技公司的法务副总裁。在担任公司法务的几年里,我从一名司法审判人员努力转变为一名专业法务人员,这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熟悉市场情况,不仅转变了我对职业的思考角度与方式,也充分了解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与变化,从而重新规划和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道路。


: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多次角色的转换,是什么让您下定决心自己办律所开始创业了呢?

:通过这几年不同的职业身份体验,也通过与法律共同体里很多朋友们的交流,我发现了自己法律职业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律师。公司法务服务的对象是特定的业务方,而律师服务的对象是不特定的所有人。为此,我创办律师事务所的理想,就是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法律服务。我希望创办一家律师事务所,通过我们的服务,能够将我和同事们多年积累的办案经验、专业能力和服务体验带给所有人,为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国家的法治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我很自豪的是,创业以来,不少客户因为我们的服务,最终赢得了案件,实现了诉求,依法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有时候我会有这样的感觉,做律师和做法官其实是殊途同归的,都在努力用法律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对我个人来说,做律师、管律所的机遇和挑战也许会更大,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也许会更开阔。


:创业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您在创业初期遇到过什么困难么?

:万事开头难,我们也和其他创业公司一样,在发展初期遭遇了一些人和事的困难。

首先是人的问题。初期因为大家都欠缺经验,合伙人之间有了一些分歧与隔阂,导致律所管理遇到了困难。好在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不断优化团队分工,引进优秀人才,增进合作信任,最终度过难关。现在我们律所有多位民大法学院的校友,从合伙人到校招生都有,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情怀,让我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强了。

其次是使命问题。对我来说,创办律所不单纯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继续追求身为法律人的理想。如果大家只是为了赚钱而创业,而不考虑更长远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创业路注定走不长远。在开拓业务时,相对于案件标的大小、收费多少这些因素,我们越来越注重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希望真正能帮助我们的客户解决他们面临的难题。经过日积月累,我们律所从默默无闻到在行业中也开始有了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最后是能力问题。我们创业之初,大家往往把精力都集中到办案上,更多的强调是专业问题,对律所的战略、组织、营销和品牌等方面缺乏认识,虽然我们去年在营收上取得了超过100%的增长,但面对律所未来如何发展也存在一些困惑。为了成为更具有生命力的律所,我和几位律所合伙人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律所的管理运营也逐渐步入正轨。


22E94


:那咱们律所现在主要有哪些业务呢?

北京嘉善律师事务所以疑难复杂的民商事诉讼和企业法律顾问两方面业务为主,并由此衍生出金融、公司股权、知识产权、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板块。

律所成立以来,我们服务了不少客户,其中不乏阿里巴巴、平安等知名企业,取得了一些疑难、复杂案件的胜诉,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信任。我们也非常注重对初创公司的法律服务,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在创业,也服务了不少初创公司,深知创业不易,也熟悉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针对初创公司,我们能够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方案,从创业初期的股权设计、风险合规,到中后期的合同审核、争议解决等,为初创公司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帮助大家减少创业的风险和损失。


2001B


:现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律师事务所已经不少了,咱们所有什么不一样的么?

首先,我们的团队年轻而富有活力,团队成员都是80、90后,均毕业于知名法律院校,其中多位拥有在法院、检察院从事司法实务工作的经历,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为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法律服务。

其次,我们注重强调科技强所,愿意拥抱未来。我们使用了行业领先的律所智能管理系统,提高律所管理和客户服务的效率,让律所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高效;我们律所服务过阿里、小米、滴滴、好未来等知名科技公司,处理了不少涉互联网产业的纠纷案件,比较熟悉“互联网+”方面的法律问题;我们也在与“律和”(也是民大法学院师姐创立)等法律科技公司合作,探索互联网环境下法律服务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最后,我们在律所管理方面敢于创新。我们坚持实行一体化、扁平化的管理,破除沟通壁垒,注重团队协作。我们也非常重视律所的品牌建设,不仅加强与《今日说法》这样知名媒体的合作,也建立了包括律所公众号在内的自媒体矩阵。


1C995


三、校友合作

:您希望通过咱们创客说,和校友们之间达成怎样的合作呢?

:现在我们有的校友处于创业初期,有的已经事业有成了,作为一名专业律师,我希望能为校友们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大家减少创业的风险,在事业上取得更好的成功。

首先,如果校友们遇到法律上的问题,我们可以为大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最近我收到邀请到一些高校做法律宣讲,希望有机会也能回母校开展类似的活动,为母校的依法治校贡献一份力量。其次,我会以律所为平台,组织开展一系列专业论坛活动,为大家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也诚邀各位校友参加。再次,我希望可以通过此次采访,让更多的校友特别是师弟师妹认识我们,加入我们。最后,希望能和广大创业校友们,多多交流创业的经验,共同追求创业的乐趣。




下一篇:校友通讯第16期—宋才发:我在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