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我院举办“法律之门”新生交流座谈
发布时间:2021-09-30来源: 访问量:


2021年9月28日下午,一缕缕明媚温柔的秋阳撒进明德楼模拟法庭,映照在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21级新生朝气蓬勃的面庞上。一场 “法律之门”职业规划讲座在此举行。座谈由武晓艺老师和王宇坤老师主讲。



武晓艺老师首先以个人经历为例,与同学们分享了她的职业选择与规划。在母校中国政法大学求学期间,法大老师们在课堂授课与课下交流中所表现出的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在武老师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想成为高校教师的种子。她充满感慨地说:“当时的我心里想:如果能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该有多好。”而之后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博的五年时间中,北大教授们深邃的思想深度和平易近人的谆谆指导则使得这颗种子在武老师心中发芽、开花。武老师认为,高校教师这份职业给她带来了幸福感与使命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人类通过智慧发掘的文化”得以传承,同时保护好同学们纯洁的心灵不会“被世俗浸泡污染”。

接下来,武老师就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同学们展开分享与讨论。首先,武老师认为,我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就注定是一个变革、充满动荡的时代。这种动荡不仅表现在外部世界,更表现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法科学生,内心世界一定是要坚定的,并且更重要的是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她希望大家无论是读书学习、为人处事或是职业规划中,都能时刻秉持理想信念,做一名有信仰的法科学生。她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规则,了解界限,了解司法现状,了解中国社会,了解人性,更要了解作为一名法律人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法律人应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和作用,并以此作为职业规划的导向和目的;另一方面,武老师认为,在职业规划和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希望同学们结合自身性格特质和个人喜好,做令自己开心的选择。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面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时,不止“满意”于自己的成就和创造的价值,更能“乐意”看到这份职业带给自己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最后,武老师用这样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有灵魂的人应当在功利侵蚀的大潮中,永葆从容与笃定,执着于价值生命和职业理想。”



王宇坤老师首先结合自身求学经历,给同学们提出大学生涯规划的建议:内心感受永远要比他人的建议来得更加重要。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希望同学们在确立目标或者做出选择之前,一定要对所确立的目标和所做出的选择进行充分了解、调查。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同学们确立目标或者做出选择之后,在距离目标越来越近的过程中,肯定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此时,希望同学们不要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道路,要坚守初心,不走回头路。然后,王老师从学习、工作、生活三个方面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在学习上,王老师将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进行比较,希望同学们进入大学之后也不要学习松懈,要将学业作为大学最重要的事情来对待。针对法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王老师提出需要具有理性思维、辩证思维和批判精神。此外,王老师还介绍了法学研究的三种方法——规范法学研究方法、社会法学研究方法和从经验到理论的法学研究方法,并讲述了法学研究当中“概念化”能力的重要性。

在工作上,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但是不要让学生工作过度侵蚀自己的学习时间。对于社团工作和协会活动,希望同学们遵循“一个原则”,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社团和协会即可,不要广泛涉猎,更不要将社团工作、协会活动职场化。另一方面,同学们要把实习工作与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实习时间和实习进程。

在生活上,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有着更加成熟的心智,大学生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意识到世界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作为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大家要有法治信仰和法治情怀,有法律人的精神和追求。当然,大学生活当中,同学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人际交往中的摩擦和矛盾,此时同学们要有包容心和同理心,不要钻牛角尖。另外,面对感情生活,同学们需要树立起“成长型”恋爱观。

最后,王老师做出总结,作为一名法学学生,应当砥砺人格品质,要有法治信仰,未来走向职场,要遵守法律职业伦理。

讲座中,同学们纷纷向两位老师提出自己学习及生活过程中的各种疑惑,两位老师运用自己求学过程中的经验,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两位老师亲切的讲述,使在座的同学都得到了许多启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该如何安排、“法律之门”该如何叩开有了更清晰的想法。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2021级法学二班、三班和民族实验班同学,二班同学承担此次活动的具体事务工作,二班李静同学主持。



撰写:沈墨涵 梁心悦

摄影:罗月童格 黄贺杨

上一篇:活动回顾 | 法学院2021级迎新志愿工作顺利开展